該項目技術目前在國內外臨床應用基本情況 |
國外發展:上世紀 70-80 年代:1976 年,Collen D 使用 TRCHII 技術檢測TAT 并發表第一篇相關報道 |
新血栓四項臨床應用 |
項目 | 臨床意義 | 參考范圍 | 使用疾病 |
凝血酶-抗凝血酶III | 凝血酶生成是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環節,作為凝血酶與抗凝血酶III 1:1結合形成的復合物,TAT可作為凝血酶生成的分子標志物,直接證明凝血系統的活化。 | 0-4.08 ng/mL | TAT升高見于: |
血栓調節蛋白(TM) | 內皮細胞發生病變或者受損時,常引起TM的表達、分泌異常、釋放入血,從而引起TM含量變化,因此可作為內皮細胞損傷的標志物。 | 3.82-13.35TU/mL | TM升高見于: |
纖溶酶-α2纖溶酶抑制劑復合物(PIC) | 纖溶酶生成后迅速與α2纖溶酶抑制劑1:1結合形成纖溶酶-α2纖溶酶抑制劑復合物(PIC),直接反應纖溶酶的生成,可用于纖溶類疾病的輔助診斷及療效觀察。 | ||
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-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-1(t-PAIC) | t-PAIC水平與t-PA濃度及血管內皮損傷程度呈正相關,是評估兩者的直接標志物。 | 男性:0-17 ng/mL | t-PAIC升高見于: |
常規凝血檢測和新血栓四項的差異 |
常規凝血檢測 | 血栓彈力圖 | 血栓四項 | |
檢測項目 | APTT、PT、TT、FIB | 普通檢測、快速檢測、肝素酶杯檢測、血小板圖檢測、功纖試劑 | TAT、PIC、TM、t-PAIC |
標本 | 血漿 | 全血 | 血漿 |
應用價值 | 1、出凝血基礎篩查 | 1、指導輸血 | 1、VTE風險判斷,血栓前狀態檢測 |
優缺點 | 優勢: | 優勢: | 優勢: 1、準確早期識別凝血過程中變化,檢測凝血和纖溶激活以及內皮損傷的分子標志物 2、自動化程度高,檢測方便 |
臨床解答 | APTT、PT以及延伸的糾正實驗、LA等可以幫助識別凝血因子缺乏、存在抑制物的情況。和TAT指標相互補充。 | 1、綜合反映凝血因子、血小板、纖溶的功能,臨床出凝血檢測初篩作用 |